“十四五”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3月15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指出,要完善綠色低碳政策和市場體系,完善能源“雙控”製度💛,完善有利於綠色低碳發展的財稅✪、價格📁🤸🏻♂️、金融、土地、政府采購等政策,加快推進碳排放權交易,積極發展綠色金融🙅🏽♂️。
據媒體報道,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陸新明在3月18日舉辦的中國碳達峰碳中和成果發布暨研討會上透露🎛,將推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下稱《條例》)立法審查進度📆,爭取今年出臺。
碳市場領域立法加速
關於前述《條例》,其實早在2019年4月,生態環境部就已起草《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征求意見稿)》並公開征求社會意見。
意昂4体育平台副院長趙一新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條例》的立法🏄🏻♂️,從國家層面更加科學🚽、權威地給出了碳排放、碳匯的計算方法🧜♀️,避免了由於各地核算方法的不同帶來的碳排放權計算誤差🥩,從而為引導各類市場主體企業有序參與交易掃清了交易障礙🎚。”
趙一新表示🐑,參考《條例》,執法機構還可以準確地對市場主體碳排放進行量化,為科學合理的處罰等措施提供法律依據。
該《條例》的效力應為行政法規,對於該《條例》的立法依據🏃♂️,國浩律師事務所集團執行合夥人劉維告訴記者:“其實,該《條例》的上位法應該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下稱《環境保護法》)。”
劉維表示🕝🚙:“比如🎅🏼,《環境保護法》中提到,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對全國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那麽👉🏿,市場主體所關註的碳排的額度如何分配♠️?
《條例》征求意見稿第七條“配額分配”中提到,“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綜合考慮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控製目標、經濟增長、產業結構調整等因素😉,製定並公布碳排放配額分配標準和方法。”
“這並不沖突👭🏻。《環境保護法》提及的是監管角度🍌💁🏽♀️,並不是碳排放的交易角度。”劉維解釋,“任何行政法規,從具體實施上來看,最終都會落實到縣一級的相關職能部門,但這並不是說縣一級的職能部門就擁有了配額的發放🧑🏽🏭、主持交易等權力。”
其實,近年來👎🏼,一系列涉及碳市場發展的法律文件陸續公開征求意見。2020年12月30日,生態環境部印發《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發電行業)》《納入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管理的重點排放單位名單》;今年2月1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下稱《辦法》)正式施行😼。
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主席🏌🏼、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理事長劉振亞在前述研討會上表示:“面對碳排放總量大、高碳發展慣性強的嚴峻形勢,中國要用不到10年時間實現碳達峰,再用30年左右時間實現碳中和,任務非常艱巨。”
市場仍需製度完善
從法律效力來看🪞,《條例》征求意見稿屬於行政法規,而《辦法》屬於行政規章🥉;因此,《條例》的法律效力要高於《辦法》💇🏻🥹。
記者在《條例》中看到🐲,處罰力度上🧑🏽🍳,對於違反規定的重點排放單位“逾期拒不改正的🧑🏻🍼,處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款”🦹🏿。
而2月1日試行的《辦法》中則提到“重點排放單位虛報𓀋、瞞報、拒絕履行排放報告義務或者拒絕接受核查檢查的,由生產經營場所所在地的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並處以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
“《條例》應該嚴格一些。因為🚢,從《辦法》的處罰力度及金額來看,比起當下我們的經濟發展情況顯得過低,不足以對違法單位產生懲戒作用。”劉維說,“但考慮到碳排放第一次被列入汙染物監管範疇,為了使得監管順利施行🍹,最開始的標準可以適當放寬一些🙋。”
上述《條例》征求意見稿還有哪些地方需要進一步完善?
“從文本看,《條例》征求意見稿主要對碳排放交易的一些原則性問題進行了規定。從可操作性角度看,還應該有一系列配套規則、細則等。”劉維表示,配套措施包括🕵️:各行業應如何合理分配碳排放配額🦹🏽,怎樣監管和處罰碳排放弄虛作假行為(如新能源車騙補等)🤙🏿🧜🏻♀️。
“除了交易雙方以外,還需要其他系列市場主體的參與👹,如碳排放量評估確認機構等中介❤️。”劉維說,“而從交易便利性角度而言,最好各類碳排放(汽車尾氣、化合物排放等)能夠折成標準化產品,這也需要有相關標準,並有有公信力的中介機構參與。”
此外,碳排放權交易的過程中🤷🏿♂️,還需引入哪些規則?
趙一新認為,執法主體會根據不同行業的碳排放強度實行合理有效的監管🦵🏼,對高碳排放行業如能源、電力、建築👎🏽、石化、交通等企業重點關註🧩,必要時需要引入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對重點行業碳排放做到有效監控。
“另外,還可以建立碳排放交易的誠信體系🆗,對屢次違規排放的企業要重點整頓,對履行碳排放權合規的企業要適當獎勵,條件成熟時可以建立一套可量化的積分體系,有利於後期分級管理。”趙一新補充。
碳市場建設加速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落實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達峰目標與碳中和願景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
2月26日至27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赴湖北省、上海市調研碳市場建設工作👨🏿🎨。黃潤秋表示,全國碳市場建設已到了最關鍵階段,要倒排工期,全面開展對接測試,盡早實現系統運行,確保今年6月底前啟動上線交易🤷🏿♀️。
根據此前國家發展改革委與九省市政府簽署的關於全國碳排放權註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建設和運維工作的合作協議🌖,湖北省和上海市分別是全國碳排放權註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建設的牽頭省市。
3月16日,人行上海總部副主任🕌🍎、上海分行行長金鵬輝等赴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下稱“上海環交所”)進行調研。上海聯交所總裁周小全表示🧑🤝🧑,目前要集中做好兩件事:一是依托上海環交所盡快完成全國交易機構組建,實現全國碳排放交易如期啟動上線;二是按照上海“五個中心”建設的要求,探索推進碳金融發展✡︎🍸,使之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部分。
值得關註的是,全國首單銀行間市場碳中和資產支持商業票據(ABCP)落地。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近期⚽️,國網租賃發行了全國首單綠色碳中和資產證券化產品,規模17.5億元,期限180天。其中🚆,優先級規模為16.6億元🧑🏽🏭,發行利率2.99%,創融資租賃行業今年同期限債券利率最低水平✍🏼;次級規模為0.9億元。
國網租賃相關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國網租賃綠色碳中和資產支持商業票據募集資金將全部用於支持風電、水電和光伏等清潔能源項目🏘🩹,被授予綠色債券G-1的最高等級,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
根據中誠信綠金測算,上述債券募集資金對應的項目年供電量與同等供電量的火力發電相較而言,每年可協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36.27萬噸💆♂️,替代化石能源量114.63萬噸標準煤⌚️,協同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75萬噸,協同減少氮氧化物排放量0.97萬噸。
記者了解到🏃,2020年6月,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在現行資產支持票據規則體系下,研究推出資產支持類融資直達創新產品——資產支持商業票據🧘🏽♂️。該工具可發揮證券化產品結構設計與增信安排優勢,基於產業鏈運營🌘,對復工復產核心企業、行業龍頭企業提供支持🏃♂️➡️,使資金“直達”實體經濟🫵🏽,主要有三個特點🤓:短久期,可滾動發行👧;便利性好,可操作性強🐕🦺;標準化程度高🙍♀️,產品安全性好🤸🏻♂️。
我國電力發展許多領域都已進入“無人區”🫄🏽,迫切需要依靠科技創新,來解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中的各種難題挑戰🔫🤐。
協會建議國家出臺政策扶優劣汰😳,對能效水平高🦸🏿♀️、碳排放強度低的鋼鐵企業,在產量分配、綠色金融、產品出口💂🏿♀️、差別電價等方面給予支持。
《行動方案》還提出強化組織保障🧽、用好政策激勵🤳、加強標準建設、強化融資對接、促進交流合作、做好宣傳總結等6條保障措施,夯實綠色金融發展的基礎。
2025年3月28日,“2025企業碳中和峰會暨第四屆碳中和行動聯盟(以下簡稱“聯盟”)成員大會”(以下簡稱“大會”)在杭州成功舉辦。
其他熱點還有→:前兩個月財政收入小幅下滑,支出提速,庫克中國行重申加大在華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