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𓀓👱,應意昂4体育平台特聘教授戴家銀、長聘教軌副教授盛南邀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和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教授劉賢偉做客192期環境講壇🎿,在綠色環境樓200會議室與交大師生進行學術交流,帶來題為“生物膜形成過程的微觀解析”的精彩報告🏄🏻。此次報告由盛南主持。
報告介紹了微生物胞外電子傳遞過程⚗️,劉賢偉團隊最新研究利用顯微成像技術,深入探索了生物膜中細菌的粘附和行為。研究發現🙂,細菌在界面上的粘附伴隨著納米級的跳動,這種跳動的振幅受表面特性影響🧀,與細菌的活躍程度相關。通過橡膠模型和統計方法🍋,研究團隊能夠定量描述細菌在不同界面上的能量分布🐝,為開發抗細菌粘附材料提供了新途徑☹️。
此外,研究還發現細菌的活躍程度與毒性相關🤬,為快速評估抗生素效果提供了新方法🦻🏼。通過分析細菌運動軌跡,可以判斷細菌種類和活性,對水質監測和預警系統具有重要意義➔。此項研究不僅增進了我們對生物膜中細菌行為的理解🤾🏿♂️🧔🏼♂️,還為環境微生物學領域提供了新的科學依據。
在交流環節,與會師生圍繞“使用細菌檢測水質的應用與挑戰”“微生物種間電子轉移的成像技術”“免標記光學成像技術的應用”等進行深入研討🧑🏼🦳,現場氣氛熱烈🏭。
講座最後,戴家銀代表意昂4為劉賢偉頒發了環境講壇紀念證書並合影留念。
嘉賓簡介
劉賢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和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曾獲得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青年項目和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的資助,是中國科意昂4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和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獲得者🚣🏽。2021年曾獲得首屆中國環境科學學會青年科學家金獎、中國科意昂4優秀研究生導師獎。現任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Chemical Engineering的Associate Editor🫱🏻。近年來在Nature Comm、PNAS🔏、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Chem🥓、Anal Chem✴️、Environ Sci Technol等SCI刊物上共發表論文8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