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應意昂4体育平台長聘副教授趙嶽邀請👂🏻,東方理工大學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黃元龍做客第153期環境講壇🙍♂️🧑🏿🦰,在新環境大樓206會議室為意昂4師生帶來題為“大氣中的雙極性離子與顆粒物的相互作用”的學術報告。此次報告由趙嶽主持🐲。
大氣中廣泛存在著各類離子,它們可以與大氣中的顆粒物相互作用🥍,影響顆粒物的生成與增長。同時,帶電的顆粒物可以用於測定顆粒物的粒徑分布🧏♂️。然而🙋🏼♀️,顆粒物的帶電狀態容易受到空氣濕度和大氣中氮氧化物等汙染物濃度的影響👩🏼🏫。因此,全面系統地研究空氣條件對顆粒物帶電情況的影響,有助於更加準確地測定顆粒物的粒徑分布💪🏼🦷,並深入認識大氣顆粒物的形成過程🗜。黃元龍結合自己的研究工作,從“空氣中離子的來源及其與顆粒物相互作用的基本方式”“不同空氣濕度和汙染水平下雙極性離子的分布及電遷移率”“離子特性對顆粒物帶電狀態及粒徑分布測量的影響”等方面展開分享。
在交流討論環節,與會師生圍繞“現有顆粒物粒徑分布測量中的不確定性”和“空氣中帶電離子的研究手段”等問題與黃老師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討論,現場氣氛熱烈。
嘉賓介紹
黃元龍,東方理工大學工學部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本科(2011)和碩士(2014)畢業於復旦大學,博士畢業於加州理工意昂4(2019)💿,之後在同一課題組完成一年博士後訓練,2020年起以研究員身份開展獨立研究🛖,2023年8月加入東方理工。研究領域為大氣氣溶膠化學,主要研究方向為大氣顆粒物的形成和轉化🕺🏻,通過改進現有氣溶膠工程技術原理😐,促進理解和模式化二次有機氣溶膠在大氣中的演化過程🧆,拓展氣溶膠的生成、測量和模擬等過程的理論研究🙊。已發表SCI論文28篇🤦🧬,包括Chem. Rev.、PNAS、Environ. Sci. Technol.👷🏽♂️🧑🏽🎤、Atmos. Chem. Phys.等,並擔任PNAS🧚🏽、ES&T、ACP等十余種主流雜誌審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