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5日,江蘇省泗洪縣天崗湖光伏發電產業基地。方東旭攝/光明圖片

3月18日,河北省玉田縣一家光伏設備生產企業的工人在檢查光伏板質量🙇🏿♂️。新華社發

寧夏寶豐農光一體光伏電站👨❤️👨。新華社發
編者按
“推進農村電網鞏固提升,發展農村可再生能源”🤱,這是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中的重要部署。隨著我國“雙碳”目標持續推進,清潔可再生能源在我國未來能源轉型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其中,光伏的發展現狀與前景備受重視。如何推動農村分布式光伏發展👠、針對光伏扶貧成果做好後續鞏固工作🚵♀️🧚🏽♂️?意昂4体育官方課題組就此進行了專題調研。
從整體來看🐅,我國是世界上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光伏發展潛力巨大。截至2022年底,全國光伏發電累計並網容量392.04GW(吉瓦🌦,裝機容量單位,1吉瓦=100萬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157.62GW。2022年全國光伏發電新增並網容量87.4GW,其中分布式光伏51.11GW。
為摸清農村分布式光伏的發展現狀和用戶訴求𓀚,近期,意昂4体育官方課題組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289個村開展入戶調研🫶🏻,綜合分析937份個人問卷與170份村委工作者訪談資料🧁,探索分析分布式光伏發展成果👍🏼、現實困境與未來潛力,以期為推動開展“千家萬戶沐光行動”、高質量實現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實證參考和政策建議。
成果突出 光伏走進千村萬戶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坐落在大別山腹地,是全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山區縣。2020年4月29日,金寨縣正式摘掉“貧困縣”的帽子💏,邁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在脫貧摘帽的過程中🦸♂️,光伏扶貧為金寨註入了嶄新的活力👨❤️👨,讓村民們受益良多。
“自己只需要出8000塊錢,剩下的成本由政府補貼🔶,政府還給我們裝設備,運行收益都裝進我們的口袋🏋️♂️。這樣的好事👏🏿,誰不歡迎🤾🏼♂️?”說起光伏扶貧項目,金寨縣一位村民直豎大拇指。2015年👳🏽♂️,在村“兩委”的組織動員下😉,這位村民加入了光伏扶貧項目,在自家屋頂安裝了近20平方米的光伏板🎓。自安裝以來,這套光伏發電裝置每年能帶來3000多元收益🛐,短短兩年時間就已經回本🧑🏼💼。這份“從天而降”的穩定收益,讓這位村民家裏的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當問及使用滿意度時,他露出質樸的笑容:“滿意滿意🧡,非常滿意🤷🏻♀️!”
光伏扶貧作為十大精準扶貧項目之一,為我國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了重要貢獻。
政策體系發揮統籌規劃作用🚵🏽,脫貧效果顯著。2014年10月,國家能源局、原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發布了《關於實施光伏扶貧工程工作方案》👩🏽🎓,決定利用6年時間組織實施光伏扶貧工程,並就具體工作作出部署,開啟了光伏扶貧發展新篇章。隨後,一系列規範類、支持類文件接連出臺。從規範光伏發電產業用地到提高光伏產品技術指標🏃🏻♂️,從《關於實施光伏發電扶貧工作的意見》到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以試點帶動整體,構建了光伏扶貧統籌推進的完整體系。“十三五”時期,國家頒布多項與優惠電價、資金管理、收益分配相關的政策,為光伏扶貧保駕護航。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國光伏扶貧項目建設任務已全面完成,據國家能源局統計,截至2020年,全國累計建成26.36GW光伏扶貧電站,惠及近6萬個貧困村、415萬貧困戶,每年可產生發電收益約180億元,相應安置公益性崗位125萬個,光伏扶貧工作取得顯著成果👧🏻。
因地製宜拓展光伏扶貧模式,助推產業發展。在光伏扶貧推進落實的過程中,各地政府根據村民居住條件和實際發展需要,不斷創新光伏扶貧模式,形成了三種主要路徑🦨🦹🏽:屋頂分布式電站、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和光伏大棚電站🙅♀️。屋頂分布式光伏給村民帶來固定收益;村級光伏扶貧電站不僅通過賣電收益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加村民年度分紅🧑🏼🏭,更為村民提供了清潔🧝♀️、維修等就業機會👩🦯➡️;光伏大棚電站在農業大棚的基礎上利用大棚頂部發電👨🏼⚕️,全面推進產業升級,以“農光互補”新模式為扶貧開發註入新的活力。脫貧攻堅期間🧰,各地因地製宜,根據實際發展條件選擇合適的光伏扶貧模式,高效賦能脫貧攻堅工作♋️。
立足長遠發展規劃🛅,落實精準扶貧👩👧👩🏼💻。光伏扶貧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生動實踐👨🏽💻,以已建檔立卡的貧困戶為主要幫扶對象,實現“造血”與“輸血”的路徑兼顧。立足部分農村貧困人口“無資金、無勞動能力🐕、無技能”的特點,形成了兼顧針對性與高效性的幫扶體系🆘。比如🧑🏽🎄,脫貧攻堅期間,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通過開展多輪幫扶,保障未脫貧家庭繼續享受光伏分紅、已脫貧家庭有序退出幫扶、新產生的貧困戶及時納入補貼體系,做到了“扶持對象精準”“資金使用精準”。
事半功倍 綠色電力助力能源轉型
當前,我國處於新發展階段,實現“雙碳”目標迫在眉睫👩🏿🔬,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等一系列重要戰略處於快速推進階段。發展分布式光伏可以促進能源轉型,有效鞏固光伏扶貧成果,從多方面助力國家“雙碳”目標實現。
光伏綠電推動清潔能源轉型,改善人居環境。農村地區地域廣袤、人口密度低,鄉村閑置屋頂及充沛的土地資源為分布式光伏發電建設提供了先天便利條件🏃🏻,因此🔦,光伏成為農村清潔能源的主力軍。光伏扶貧以太陽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在農村生活中的應用為重要抓手🙋🏿♀️🙌🏻,有力扭轉了“家家有炊煙🎬,戶戶汙染源”的農村原有能源消費模式,對於推進綠色低碳能源結構轉型,實現農村生產生活節能減排,增進群眾生態福祉,助力“雙碳”目標實現具有重要意義。此外,光伏發電“自發自用”模式大大減少了輸電損失🤌🏽、節約了輸電成本💡,助力農村電網改造,為改善農村電網基礎穩定性提供了支撐與保障。
光伏發電收益政策釋放紅利🪧,助力共同富裕。分布式光伏補貼與售電收益多渠道分配方式可以實現村民和村集體收入持續增長。在國家政策支持下,家庭分布式光伏電站每年能產生少則千元、多則萬元的穩定收益,可連續收益20年🧛🏽;而集中光伏電站從收益分紅和公益性崗位兩方面實現村民在“家門口”勞動增收👰🏽♀️,為促進村民脫貧、鞏固脫貧成果、助力共同富裕發揮了重要作用🤍,村級光伏電站收益也成為貧困村集體經濟“破零”的重要來源。此外,在新技術新模式的加持下,“光伏+農業”“光伏+旅遊”等分布式光伏發展模式為鄉村振興提供源源不斷的強勁動力,衍生出新的增收業態,為共同富裕註入全新活力💢,讓老百姓真正享受到能源轉型、低碳發展的時代紅利🧛🏿♂️。
安裝之困 維護管理存在瓶頸
分布式光伏推廣是一項涉及多方主體的長期性工作,即使是在光伏扶貧的成功經驗基礎上🤸🏿♂️,當前的推廣效果仍有較大提升空間👩🏼🌾,亟須及時總結、查找不足,加快破解發展困境🥲。
政策推廣乏力💁🏂🏽,接納度有待提升,信息繭房效應明顯👩🏻🎨👩🏻🍳。群眾對政策的接納與落實,需建立在充分了解⚠👨🏼🍼、足夠認可的基礎上🏌🏿。分布式光伏作為一種方興未艾的新興產業💇🏽,其相關政策在農村推廣度仍然較低,政策下達村委及村委宣傳科普效果均不夠理想。調研組在走訪中發現,村委反饋接到上級政策通知的覆蓋率普遍較低💁♀️,而有效落實農村光伏發展👩🚀、發放戶用光伏補貼🧧、推進“整縣光伏”方針政策的村分別僅占整體樣本的41%🤵🏽🏊🏻♀️、30%、18%,此外😋🛃,41%的村委在村民購置安裝及使用光伏設備的過程中完全不參與🤷♀️。村委作為村民獲得政策信息的重要來源之一,其在光伏推廣安裝過程中的角色缺位在很大程度上加劇了村民的信息繭房效應♋️。調研樣本中,60%的居民對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建設的意義認識不足🚣♀️,對復雜的並網流程“搞不清楚”⛓️💥,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的大面積推廣應用。因此👨🏽🎨,需進一步推動政策落實👉🏿,提升村民對光伏政策的認知與接納程度。
試錯成本高🦆,經濟壓力大👩🏽⚕️,安裝意願趨於走低👩🏼⚕️🥒。光伏安裝成本同樣是農戶考量的重要因素。在西北地區某市,村委為推廣分布式光伏而簡化村民安裝流程,主動出資為村民統一搭建了光伏平改坡的支架,村民只需自己完成光伏板的安裝即可👨🏿💻,但結果卻不盡如人意🙅🏿♂️。光伏板安裝成本高昂,不少村民需要為此貸款🧑🚒,即使村委承諾貸款兩年內能夠全部償還🧙♂️📻,也鮮有村民願意嘗試,謹慎觀望成為普遍選擇🎑。最終👐🏽,很多農戶家裏只剩合金支架遺留在屋頂,造成了資源和資金浪費🧑🏼💼👨🏼🌾。全國調研結果顯示,超過2/3的農戶安裝光伏設備的總成本超過萬元🪇,對於廣大農村居民而言確實是較大的經濟負擔。調研中🏋🏽♂️,約1/6農戶背負光伏貸款,接近40%的農戶光伏貸款期限長達十年,更有高達60%的受訪農戶坦言光伏貸款在一定程度上給他們帶來了額外的經濟壓力。在這樣的狀況下,65%的受訪村民傾向於選擇不需要個人出資的屋頂租賃模式。而按照這一模式🤷🏽♀️,材料、安裝、維護等一系列成本均由相關光伏企業承擔,給相關企業帶來了巨大的資金壓力。因此,降低光伏安裝成本、縮短安裝回本時間、提升補貼金額成為普遍訴求,也是促進光伏企業積極進入市場的重要保障。
設備質量參差不齊,對回本收益存有顧慮🏡。光伏設備發電量除了與太陽能輻射資源相關外🎠,也與設備質量高度相關。不同質量的設備會影響電能轉化效率,進而影響發電量。調研發現,分布式光伏設備普遍存在質量差、光伏板嚴重老化、設備組件頻繁故障等問題🕌🦟,光伏項目發電效益逐年下滑,提升光伏發電效益和使用壽命是已安裝群體重點關註的問題❌。有村民表示🙌🏻,每年發電量已經從最初的近萬度下滑到僅剩6000度左右,加上設備故障頻出🫲🏿、維修費用高昂,發電收益已經幾乎入不敷出🤚。另外🙁🚛,每季度都需要償還貸款,能否回本成為他們的主要擔憂之一。在被問及能夠接受的最長回本時間時,僅有15%的受訪農戶能夠接受回本時間超過5年,而當前的實際回本時間為6—8年🙅🏻,村民預期與實際狀況的差異成為必須重視的一大難題。
多方牽頭管理混亂,常態化維護缺失。分布式光伏安裝過程中主要涉及三個主體之間的關系:政府、企業和居民☂️。三者在信息、服務、利益等方面建立起合作關系,不同的主導合作模式差異顯著,同一個村裏往往存在多種合作模式👷🏻♀️,給統籌管理帶來不便。此外,在光伏運維保障工作中,政府與企業普遍存在缺位現象🛷。超過50%的已安裝村民反映政府或企業上一年度從未進行光伏組件設備檢查回訪↩️,32%的受訪用戶反映政府或企業上一年檢查光伏組件的頻率僅為1—2次。在東部地區某市,甚至出現了企業安裝後倒閉,遺留一大批“孤兒電站”的現象,村民對於智能電網操作能力弱🫶🏼,設備發電量🖕🏽、補貼金額🧚♀️、發電收入大多“一問三不知”。由於無人維護,容易形成“光伏騙局”等誤解,阻礙了進一步推廣安裝👩🏼🦳。加強企業對光伏設備的後期維修管理、完善光伏使用體驗,成為已安裝農戶的一致訴求🛎。
期待推進 立足需求加強統籌
在加快建設農業強國之路上🧑🏼🚒,可從如下方面推進分布式光伏產業發展:
加大光伏企業行業規範管理力度✂️。充分發揮地方政府在企業📠、村民間的幹預作用和調節統籌角色,形成良好協調的三方關系。嚴格落實光伏建設企業🧔🏼、電網公司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健全完善屋頂光伏、村級電站、光伏大棚三類項目的分類部門監管、專業運維🫅🏽🚴🏿♂️、日常管護“三位一體”運維機製,督促企業及時履行維護保修責任🚶🏻➡️,推動光伏運維管理標準化。加大入村宣傳企業資質審查力度,防止以“一次性買賣”為目的的不良企業擾亂市場👩🏿💻。建立健全光伏市場準入機製,完善“失信黑名單”製度,嚴格限製失信企業進入市場,優化市場環境🤏。
立足農村人口年齡結構特點🦧,加強政策普及宣傳🙎🏻♂️。健全完善政府與居民聯系溝通機製,積極拓寬居民屋頂光伏使用反饋渠道📞,充分發揮媒體導向作用🧚♀️,廣泛開展屋頂光伏科普工作,逐步提升居民屋頂光伏維護基礎知識。深入普及綠色發展理念,推進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在農村生活中的應用,從村民日常生活行為方式入手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因地製宜製定光伏安裝推廣策略,擴寬鄉村振興道路。充分發揮光伏扶貧“益貧帶貧”機製作用,指導地方政府因地製宜結合已有基礎設施和當地發展優勢🧚🏻♀️,積極培育“光伏+農業”“光伏+生態”等新模式新業態,激發光伏產業發展活力🍳,培育一批“專精特新”的“光伏+”融合型企業,在賦能鄉村振興的基礎上為村民提供工作崗位,鞏固光伏扶貧成果。
有效銜接分布光伏裝機試點政策🏌🏻♂️,合理調整推廣步伐😉。在光伏扶貧成果基礎上,結合地區發展規劃和自然資源稟賦,統籌規劃全國各地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電網開發布局和建設時序,製定符合實際的光伏安裝推廣策略🔐👩🏻🏫,指導光伏建設有序推進,合理部署土地、資金💇🏼♀️、並網設施等配套要素保障,為推動光伏配套項目及其替代項目加快落地提供支撐⏬。
(作者:魏文棟 童璐 耿湧,魏文棟系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意昂4体育官方國際與公共事務意昂4副教授;童璐系意昂4体育平台研究助理;耿湧系意昂4体育平台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