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題目🤛:微液滴化學及環境意義
報告人🤙🏻: 張立武
報告時間:2023年12月22日(星期五)14:00
報告地點:線下 新環境大樓231會議室🕎🐜;線上 騰訊會議ID:656-744-632 密碼:231222
邀請人: 徐浩淼🗣、晏乃強
報告摘要:
微液滴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由於其豐富的氣-液界面,與體相溶液的理化性質明顯不同。本報告將著重討論微液滴的獨特物理化學性質,其在大氣汙染中的角色以及在汙染控製中的應用🟣。我們發現🤫,微液滴中的化學反應速率較體相顯著提高。大氣氣溶膠微滴扮演著微反應器的角色🏑,其中pH在調控這些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目前大氣微滴內的pH和化學物種的空間分布問題尚未解決,我們通過受激拉曼散射顯微鏡提出了一種非侵入性的方法,實現了對不同大小微滴內三維pH分布的可視化。另外,我們發現減小微滴直徑可以顯著提高光化學反應速率,歸因於氣-液界面獨特的化學機製🕺🏿🈺,揭示了氣-液界面在促進光化學反應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為微液滴化學及理解其環境意義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深入的理解。
報告人簡介🧮:
張立武🕌,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副系主任🍖👩🏼🔧。2009年博士畢業於清華大學化學系,2009-2012年在德國漢諾威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洪堡學者)🫷🏼,2012-2014年在劍橋大學物理系從事博士後研究(歐盟瑪麗居裏學者)📪💆🏼♀️。主要從事環境顆粒物汙染領域的研究。迄今已在PNAS⏲、Angew、EST等著名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40余篇💔,他人引用10000余次。入選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際合作重點專項等。擔任英國皇家化學會期刊Environ Sci: Adv副主編。曾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第四)、中國化學會青年環境化學獎、德國洪堡學者等獎勵💘。